注重数据运用,也是山西化工节能减排的一个亮点。把数据运用于生产管理全过程,使员工绩效工资直接与产量、消耗挂钩,将能耗成本分解下达到各部门、生产车间、班组,让指标做到“收入多少,当天分晓”。如山西安泰集团能源使用由“用了算”变为“算了用”,能源消耗逐年下降。该集团在对能源计量数据分析中发现,制氧车间产出的氮气,除了供应各厂使用外,每天还有8万立方米左右的余量得不到使用而放空。该集团实践证明,通过使用氮气向高炉内喷吹煤粉,高炉入炉焦比由440千克/吨铁下降到400千克/吨铁。仅此一项,年可节约焦炭费用2000万元左右,年节约标煤3.5万吨。 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,正是通过这一双双计量的“眼睛”,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,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效益,也为化工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。在榆社化工集团,该企业负责人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:压力表计量每年可省40万元。建立温度二次仪表检定装置计量标准和对流量计的检定后,每年可节省80万元。此外,由于在煤、电石、烧碱等原料入口处安装皮带秤,进行计量管理,每千瓦时电的成本从0.28元降到0.25元,盐的成本由每吨505.96元降到472.18元,电石的成本由每吨2961元降到2949元。这几项,每年节约费用高达3860多万元。 随着山西化工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、产品不断延伸并向高端市场发展,国际市场对山西化工产品认证管理要求日益严格,对计量校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,计量校准的国际互认日益迫切。为适应这一需求,山西化工企业不断加强计量标准能力建设,太化、山西三维集团都新建了光谱仪检定标准、碳硫分析仪检定标准、100吨称重传感器标准装置、四等砝码检定装置等,更新了压力表检定装置、热电偶检定装置等,企业最高计量标准项目增加到27项,比“十一五”前增加了41%。计量检定校准项目150余项,年检定校准6万余套,满足了山西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。
山西省质监局局长常高才指出,近年来,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了,为全省节能减排作出的贡献更是可圈可点。这一系列的变化,能源计量功不可没。作为煤炭资源大省,山西省涉及能源领域的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。优先建设一批与省优势产业相适应领域如煤机制造、煤化工等的计量标准,力争到2015年满足其100%的溯源需求。
上一页 [1] [2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