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体会(中国)-华体会(中国)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
宏观环境  中国节能产业网 >> 宏观环境 >> 商业资讯 >> 正文
广州粤波医院耳科专家李全义讲解耳聋的治疗办法有哪些?
来源: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:2018-10-31 11:50:25 用手机浏览

在我们周围,会有很多人受到耳聋的困扰,也有很多人就诊于广州粤波医院耳科门诊,向专家李全义医生寻求帮助。“我的听力到底能恢复吗?”。

为了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耳朵的结构,了解一下我们到底是怎样听见声音的?

一、耳朵的结构

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、中耳和内耳。

外 耳

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,负责声音的收纳

中 耳

中耳中最重要的结构就是听小骨,三块听小骨连续排列,负责传导声音;

内 耳

内耳中的耳蜗中,分布着许多听觉感受细胞。

当外界的声音振动传到耳部时,声波沿着外耳道传到鼓膜表面并引起鼓膜的振动,这一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中,刺激到内耳的听觉感受细胞,从而将振动转化为神经电信号,通过听神经传递到位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,通过综合分析后使人感受到声音。

因此不难理解,在声音传导通路中,如果是发生在外耳或中耳的部分出问题,声音就无法正常传入,这将引起传导性聋。

而如果是发生在耳蜗或听神经的部分出问题,传入的声音也无法正常感知,这就会引起感音神经性聋。

传导性耳聋

在临床中,常见的引起传导性耳聋的病因,包括先天性外中耳畸形、外耳道耵聍栓塞、中耳炎等,通过药物、手术等有效、合理的治疗手段,去除引起耳聋的病因,大多数传导性聋的患者都能够重新恢复失去的听力。

感音神经性聋

而对于感音神经性聋,常见的听力疾病有老年性听损、梅尼埃病、耳毒性药物聋、噪声性耳聋、听神经瘤、遗传性聋等,无论哪种原因致聋,最终结果是给耳蜗带来永久性的损坏,产生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。

从临床上看,感音神经性聋是不能通过药物或手术来恢复听力,这已是多年来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其试验得到了充分的证实。

二、正确的干预措施

有的患者“有病乱投医”,被一些媒体广告上介绍的治疗耳聋的灵丹妙药和祖传秘方所误导,不仅花了大量冤枉钱,有时还会对身体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。

其实,患有耳聋,特别是神经性耳聋,并不等于得了绝症,针对耳聋的不同类型和耳聋的程度采取正确的干预方法是关键。

正如近视的患者需要佩戴眼镜一样,对于神经性耳聋的患者,也可以通过佩戴合适的助听器来提高听力,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。在手术方面,人工听小骨、BAHA、振动声桥、骨桥、人工耳蜗等人工植入装置的研发,为不同程度、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了改善和提高听力的可能。

三、耳聋有什么办法治疗?

耳聋的听力恢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:药物治疗和其它保守治疗方法、手术治疗、佩戴助听器、电子耳蜗植入或脑干植入等。

1、耳聋药物治疗

药物治疗和其它保守治疗方法治疗,如急性中耳炎,外耳道炎,耳道耵聍栓塞和早期的突发性聋。特别是突发性聋一旦发生,需尽早药物治疗,越早治疗预后越好。有噪声性聋发生高危因素者要注意噪音防护。

2、耳聋的手术治疗

手术可重建外耳和中耳传音结构和清除病灶。如大部分慢性中耳炎,听神经瘤,耳硬化症等。

3、耳聋佩戴助听器

对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,佩戴助听器是不错的选择。助听器是一种声音放大装置,通过它将声音放大后传输到耳内,使听力损失者的听力得到补偿。对于严重传导性耳聋或外耳道闭锁的患者,可能需要骨锚式助听器(又称BAHA)。BAHA是将助听装置通过手术植入到颅骨表面,让声音直接经骨导传入内耳。

4、耳聋诊治的注意事项

耳聋的诊断,以及对是否具有残余听力的判断是个极其复杂,技术量极高的过程,需要医生、听力师的经验综合分析,所有检查结果仅供参考。对耳聋应该尽早干预,包括听觉康复训练、佩带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手术。对与聋儿父母来讲,面对事实、接受事实,尽快走出悲痛、绝望,用自己一生的爱换回聋儿未来的幸福。在我门诊中,很多孩子通过治疗,走上社会,甚至比常人还优秀。有个女孩双耳重度神经性耳聋,不仅大学毕业,还成为精算师,她及她父母的付出超过常人。对于单耳听力损失的患者来讲,保护对侧正常耳是关键又关键的叮咛。

总之,耳聋的治疗秉着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的原则,恢复或部分恢复患者已经丧失的听力,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的听力,适时使用人工助听设备及听觉言语训练,从而使耳聋人群尽早建立和他人交流的能力,能和听力正常人一样在社会生活。




分享到:
相关文章 iTAG:
没有相关文章
频道推荐
服务中心
微信公众号

CESI
关于本站
版权声明
广告投放
网站帮助
联系我们
网站服务
会员服务
最新项目
资金服务
园区招商
展会合作
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+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。
©2007-2016 CHINA-ESI.COM
鄂ICP备16002099号
节能QQ群:39847109
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
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